建设工棚
阈限空间分类
生存难度 | 0/5 | 人类在此建立了广泛殖民。殖民地外仍有充足食物来源供给小团体。 |
---|---|---|
危害等级 | 0/5 | 无自然危害。 |
混沌程度 | 2/5 | 建筑有部分结构其硬度异常。墙壁有时被浸湿,来源未知。 |
巴塞特-弗雷泽指数 | 0.666/5 | 绝对稳定安全。 |
辞海参数
通常参数 | ||
---|---|---|
B | 3/4 | 满足条件的木制结构在此阈限空间内表现出有限智能,可以被视为生命。 |
P | 2/4 | 无异常。 |
M | 1/4 | 自然工具存在本质裸露现象,使人类可以凭直觉了解其用途及使用方法。 |
F | 2/4 | 无异常。 |
D | 4/4 | 阈限空间本身具有强结构性,且已经过人类高度建设。 |
T | 2/4 | 无异常。 |
G | 1/4 | 存在流体力学异常,使空气、水体与火焰呈现稳定的可控性。 |
K | 4/4 | 目前仍未找到离开这里的方法。 |
进阶参数 | ||
Q | 1/4 | 无已知出口。 |
特殊参数 | ||
R | 4/4 | 殖民地规模极大且高度完善。 |
Y | 1/4 | 曾经只是找不到出口的无限房间。 |
W | 4/4 | 由于高度发展,推测建立出口后必然成为大系要地。 |
阈限空间概述

未经修缮的自然房间,拍摄于探索初期。房间内整体卫生条件良好。布料已在之后的建设中回收。
建设工棚表现为无数房间相连构成的建筑结构,被推测为向三个方向轴无限延伸,无自然存在的空间异常。房间的形状可能是不规则的,但在整体结构中所占的空间可以被粗略地视为一个长方体,由此所有房间构成了一套单列长宽高不均匀的三维格状结构。
未经人工改造的房间在平面之间通常以门相连,也存在罕见的以窗或门框相连的个例;在纵向上则一般通过单梯与人字梯,阶梯与绳索是相对少见的。房间的自然高度一般不超过3.2米。
房间一般由木材、石砖、红砖或铁皮构成,其中木板房尤其多见且易于破坏。大部分建筑结构是可破坏的,其材质反映出的建筑强度无异常。地板是特例,它不会因顶部受到冲击而变形或被破坏,但是可以通过拆卸下方房间的天花板将地板材料移除。被移除的材料不具有不可摧毁性,而被补上的材料会继承此异常特效。这允许建设工棚内的空间被自由拆卸、改造、重建,并且不必担心建筑强度问题,或有过大质量的物体击穿地板及下方房间。
对于由新发现的房间,应及时向殖民地汇报并记录。施工团队将在有相应安排时前往此房间进行拆解回收工作。
在建设工棚内,满足条件的木制结构可以表现有限智能并自行活动。这构成了建设工棚殖民地的居民设施、研究设施与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详细的组建步骤请咨询所在殖民地木械研究院。

大部分由木材构成的房间,现已被分解。
资源
绝大多数的房间里都能发现床铺,以及一些包含应急食品与饮用水的包裹,可能还包括衣物、书籍、纸笔、小型电子设备、刀具、生火工具、渔具及各类小型工具。这使得在建设工棚远行是毫无生存资源压力的。
偶尔可以在一些房间内发现形制各异的插座。这些插座可以供电,逆向工程确信这些电力来自于其它阈限空间。插座在与有机体相接时会断电数秒,因此这些插座总是安全的。与电子设备连接时,这些设备可以接入阈限档案库服务器,实现对文档的上传与编辑,及与外界的沟通。插座背后存在结构精密复杂的独立元件,正在进行逆向分析工作并准备1对其进行大规模复制生产。
一些房间内存在电器,以空调、小型冰箱、风扇、电热炉为主。大多数可以正常使用,并在一定年限后失去工作能力,符合此类电器在除锈保养下的平均可用年限。空调是类例外,它因为建设工棚内的流体力学异常及缺乏外机而无法正常使用。
由于旅行者进入建设工棚时的位置高度随机,不建议对这些自然发现的资源过度消耗,并且应尽可能将殖民地过度生产亦超出囤积指标的资源以及指向殖民地的路标广泛地布置在殖民地周围。远行探索队伍及2新殖民地建设车队应在申报后有目的、有方向、有限度地向未殖民区域派出,并尽可能使多个殖民地之间保持永久双向联系。

存在异常窗口的房间,被保留用于长期生活。
风景框
部分房间内存在特殊的窗户,显现出一些自然景象。这些景象一般与森林、草原、湖畔或山根处有关,天空保持晴朗,植被覆盖度较高,无淡水鱼类与小型鸟类外的可见动物,亦无可见人造建筑。这些窗户被称为“风景框”。
自然存在的风景框可以从墙壁卸下且无法破坏,并始终从两侧显现对应位置与角度的“外界”景象。未知这些景象是否属于某阈限空间或基线。
物体一般不能穿过风景框,但气体、液体与体积有限的碎屑则可以“渗透”到另一侧。这使得建设工棚内部始终通风良好,且氧气水平保持正常,并且在特定位置可以提供淡水。
由于风景框提供了充分的清新空气与淡水资源,且对人的心理有积极作用,它们应当受到当地管理人员的妥善分配,并尽可能找到制造类似事物与3打通“外界”的方法。

一面典型的工具板。拍摄于其被发现时。由于潜在的色相危害,拍摄时工具已被撤下,并标记出它们原本所在的位置。
工具板
在许多房间里,可以在某面墙上看见自然存在的工具挂板,或是金属工具架。它们放置着工具与材料,被统称为“工具板”。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工具与材料的标准是统一的。电动工具可以通过制式匹配的插座进行充电。
工具板上的工具存在无害的色相异常,具体表现为本质裸露现象,即人类可以凭直觉了解其用途及使用方法。这一现象的影响被认为是非永久的,即人类在获取这些信息后会自然遗忘。未知此现象对于离开此环境的工具如何作用。已知手工制作的工具没有此异常。
在较为少见的情境中,工具板上存在工具曾经存在过但已被撤下的迹象。未知这一现象是否自然,亦或是有人类曾将其取走。
来到建设工棚的旅行者应被提供这些工具,以获取基本的手工相关知识,并尽快投入到殖民地建设工作中。
历史
对建设工棚最初的探索记录属于一名颇有旅行资历的中年探险家,在她独自进入建设工棚并漫游了43天后,她与刚刚进入这里的共三人的科考团队偶遇,并提供了自己的探索记录。
很快,科考团队发现了插座除供电外还可以接入阈限档案库服务器,于是提供了第一份对于此阈限空间的详细记录。
在此记录中,有限记载了当时已发现的异常性质,例如无法穿过的窗户、本质裸露的工具与不自然的火焰。除此之外,建设工棚只是一个无限建筑物构成的阈限空间,没有任何特异之处。
科考团队坚信出口存在于某处,或者可以通过某些阈限空间的通用进入方法离开建设工棚,但在超过3个月的单一方向行进后,这一空间被认为可能是无限且无出口的。
考虑到食物不可再生,必须向长远考虑,科考团队决定向阈限档案馆发送支援请求。在对建设工棚内部环境进行深度分析后,一支由12名工程师与7名安保人员组成的志愿队携带资源进入了建设工棚,并在两周后与科考团队会晤。这一壮举给建设工棚带来了生机。
首要资源是一类高效繁衍的大型真菌,它们可以分泌多种酶将木材中的纤维素与木质素转化为葡萄糖与腐殖质,再将腐殖质用于农业。对此菌种的培养决定了建设工棚殖民地发展的基础,尽管在将来的发展中完善的生态环境已不再依赖此菌种,仍然有许多的培养此菌种及其变种的“蘑菇房”,用于酿酒与燃料制造。
另一类重要资源是对资源精加工或对异常插座电源进行拆解分析而言必要的机器结构零件与工具。遗憾的是,插座电源提供的电量不能使被组装的机械结构正常运作,故而相关研究被推迟了。
除上述资源外,安保队员还携带了武器与弹药补给,以防备可能出现的高危实体。后来的探索证明这一准备可能是多余的,建设工棚内部没有任何自然生命(不计入风景框外的生物),因此它们最终大多被拆解存放或被改造成建设用具,以减轻保养与管理的人员负担。安保人员被改编,主要负责以拆卸建筑为主的高强度体力劳动。
以此为基础,建设工棚内开始了初步的殖民建设。
尽管可以通过插座与阈限档案馆达成联系,建设工棚居民的精神需求曾经是一大问题。非实用的木工雕刻一度成为一大消遣,直到一名雕刻者偶然创造出来第一个可自由活动的木制人偶。
一个人造木制人偶自行移动,并且永远遵从固定规律。——即使在阈限空间的旅行者之间,这件事也堪称匪夷所思:在这个阈限空间并没有自然存在的异常实体,但却可以创造这样的造物。这立刻在所有殖民地引起了巨大轰动。
在通过多名雕刻者重现了可动木雕后,此异常现象被确认并非来自雕刻者而是建设工棚本身。于是木械动力学作为重要技术革命应运而生。研究团队立刻着手改造建设工棚内的环境,搭建了以此为基础的机械车间,并将重心放在探索更多区域、建设次要殖民地上。
由于此技术革命的成果过于惊人,为避免建设工棚外的阈限空间团体出于恶意侵占此处,基于木械动力学的安保系统及殖民地边防被逐步设置。在这之后,对插座电源的拆解分析工作也得到充分进展,使得殖民地的扩张施工大可以放开手脚而不必担心破坏不可再生资源。
在劳动力得到解放且人类的安全被保障后,殖民地由此迈向辞海参数R=3的社会阶段。最初那名只会原地打转的木制人偶被置于初始殖民地的中心,而“列奥纳多”Leonardo在公投中险胜“匹诺曹”Pinocchio与“戈仑”Golem成为了它的代名。
目前,建设工棚殖民地的大发展方向在于妥善安置新生人口与来到这里的旅行者,而科技主要关注于精加工电子元件与对构建出口可能性的探索。由于过去几十年建设工棚内外科技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居民们对于人工阈限空间出口的建设普遍持乐观态度。
以下简报被认为对建设工棚殖民地内新生人口的教育方案起到建设性指导作用,可以作为教材设计与教育系统建设的参考:
语义精神性质
一般认为切入点在于工具板与无处不在的床铺,即此阈限空间的语义核心可能在于[工具]、[方法]、[资源]等。如果考虑到动态元素,则还有可能是[劳作]与[休息],或两者构成的对立。
一些诗人学者基于阈限空间的精神性提出:此阈限空间在人类到来前是静止的,故而其意义可能只在人来抵达后才显现。即,语义核心可能与人类到来后的行为也相关。[白蚁]、[建设]、[构筑],这些都有可能是破解语义核心的密钥。
考虑到自然工具的异常之处,似乎此阈限空间真的赋予了人类使命,去在这里建设与生活,并成功发展出科技与文明。这被指责暗示了人类在阈限空间内的活动有可能会改变其语义性质,违反了阈限空间本身的精神性与非时间性。
也有人认为,人类的活动可能在语义精神层面上反映了对人类文明史或航天工程史的隐喻,这些猜测暂不详细记述。
入口与出口
入口
任何废弃工人宿舍、废弃工作室或类似的建筑,其后门都有可能作为入口。然而,并非所有上述建筑都存在一个后门,亦非所有后门都可以通向建设工棚。对于“后门”的严格定义,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与筛选。
注意入口是单向的,旅行者会从建设工棚某自然4门框中突然出现,而无法转身返回。
出口
目前仍未找到出口。对人工出口的建设正在积极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