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辙阈限空间大系概述

涸辙阈限空间大系概述

评分: +20+x

“试想雨后泥泞的路上,车辙形成的水坑。风和鸟儿带来水藻、种子和鱼虾,把水坑变成了热闹的小池塘。最后,这里干涸了,车辙里长出了野草。这就是涸辙阈限空间大系里发生的事。我们这些探索者,不过是跳进传说中池塘里的鱼罢了。”
——档案管理员NPCenter,因过于信任档案管理员M.O.E的记载,贸然进入涸辙阈限空间大系后所作。


分类

生存难度 4/5 多种多样的致命环境危害存在于大多数层级中。由于生态异化,基线中的生物难以在此获取生存资源。
实体数量 3/5 涸辙阈限空间大系重新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生态。受制于各层级内的普遍干旱气候,实体数量比较有限。大多数实体稀少且对人类无害。
混沌程度 3/5 据目前的观测结果,涸辙阈限空间大系中的层级应当是结构稳定的线性封闭层级,但层级普遍伪装为开放环境。大多数层级中都存在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以及基线中不存在的天象,部分层级不完全遵守基线中的物理和化学规则。
巴塞特-弗雷泽指数 3.333/5 凭借个人力量探索涸辙阈限空间大系是相当困难的。如今,涸辙阈限空间大系的异化生态几乎无法提供任何可靠的生存物资补给,因此预先准备好各种物资十分重要。

描述

涸辙阈限空间大系是由多个巨大而封闭的有限空间组成的阈限空间大系。绝大多数层级被涸辙之空伪装为开放空间,并存在着运作方式类似基线中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然而,最为显著的不同之处是,在所有存在生态的层级中,自然要素被人造物系统地替换了。几个典型的例子是纸云废墟中代替云和降水的纸团和纸浆暴雨,丝绵旷野中叶片为处理好、可用于纺织的蚕丝的沙漠植物,以及塑化戈壁的绿洲中纸飞机形态,生态位与基线中鸟类相当的实体。

该大系内部有着明显的文明痕迹,从角质砂粒下埋藏的残余公路路基,到在气候因素下基本保持完好的废弃城市不一而足。从档案员M.O.E的笔记以及从废墟中回收的记录来看,涸辙阈限空间大系内部存在过由人类和多种实体组成,通用现代汉语,且至少在某些方面的技术上高于基线的文明,并被统一为一个集权政权。由于大系内部的环境逐渐异化,以致不适合“米安”以外的其他组成种族居住,该政权组织建造了“方舟”,并有序撤离了大多数公民。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批城市遗迹中均有按区块逐步废弃的痕迹,进一步表明了撤离时的计划性。

在如今的涸辙阈限空间大系,致命的环境危害广泛地存在于各层级中。某些环境危害同样会威胁层级内部的原生实体,例如丝绵旷野中存在的射线暴。更多的环境危害只对基线或其他阈限空间中的存在有害,对原生实体反而有利。正如本文开头档案管理员NPCenter的比喻,这里有着某种意义上适宜的环境,但并不适合来自基线的我们。


建议携带的装备

必要的维生物资越多越好。本大系中几乎不存在除了空气和水以外的维生物资,某些层级甚至连一滴水都无法提供。
根据层级内环境,准备用于防护环境危害的物品。不同层级中的环境危害有所差异,应针对具体层级准备。
火源和燃料。不要过于信任某种或某类燃料,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很可能会在穿越层级时改变。

珍惜资源

不同生态下有不同的资源,可参考层级档案。

行为准则

提高警惕,特别是对层级中出现的某些液体和看似可食用的实体。记住,它们一定不是基线中的对应物。除非你能辨认,否则不要随意采集它们。
保证所有物资得到了妥善保存。炎热干旱条件下水的蒸发速率十分惊人,而安全的水源相当罕见。
此外,应对不同层级中环境的详细指南参考各层级文档。


已知的涸辙阈限空间大系常规层级:
纸云废墟
丝绵旷野
楼帐愁城
已知的涸辙阈限空间大系异常层级:
终焉博物馆
记录在案的层级要素:
涸辙之空
记录在案的实体:
馆长
丝绵


入口与出口

入口

无论是从基线还是从其他阈限空间中进入涸辙阈限空间大系,一个必要的步骤是在废弃或半废弃的城市中焚烧某些物品,并将灰烬撒在自己身上。具体信息可以查阅层级档案。

出口

同样的,离开涸辙阈限空间大系需要用液体浇透自己,然后将另一种液体滴在地表积液的表面。具体信息可以查阅层级档案。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